1.55亿底价转让!“国药系”连续7次出手,边买边卖意欲何为?

发布时间:2025-08-03 05:02  浏览量:2

原创 余远泽 医药经济报

近期国企资产并购剥离动作频频,侧面印证着政策导向、产业升级与市场竞争的综合态势。

7月31日,国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现代”)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哈森”)51%股权,挂牌底价为 1.55亿元。此前,国药现代已在公告中披露了此举意图,旨在为推进实施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国药系”企业至少已经完成7笔交易,其资产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正在重塑中国医药行业的生态格局,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国资在医药行业从“战略投资者”向“产业重构者”转型的过程。

01瘦身求变优化资源聚焦主业

此番国药现代“放手”的国药哈森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商丘市制药厂,2004年与国药现代完成战略重组并更名,2010年随母公司整体并入国药集团。历经21年,国药现代最终还是选择剥离国药哈森。

在此次交易前,国药哈森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公告称,李新柱已将其持有的国药哈森4.59%股权转让予江博,截止目前,暂未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完成变更登记。经查,江博为河南洋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

国药哈森当前主要财务数据并不乐观:2024年营业收入为3.66亿元,净利润-6482.76万元;2025年1-4月营业收入为1亿余元,净利润-1989.8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国药哈森注射剂年产能达15亿支,其中小容量针剂占公司产品一半,核心产品天麻素注射液产销量位居全国首位。但米内网数据显示,中国化学注射剂市场呈现明显收缩趋势:2018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规模达1977亿元,而到了2024年则降至1264亿元,市场缩水超过7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药哈森当前拥有120个制剂批准文号(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口服片剂等)和16个原料药批文,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成熟的生产线和齐全的批文,意味着相关企业若接手国药哈森就等于购买了时间,可以快速获得生产能力。

国药现代表示,本次转让国药哈森股权将有利于公司持续聚焦优势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国药现代2025年半年报的数据变化也能直观反映这一战略调整的必要性。2025年上半年,国药现代营收48.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16%;归母净利润6.7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4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3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72%。

分析业绩下滑原因,国药现代在半年报中直言是受市场供需影响,部分青霉素类原料药及中间体的销量、价格同比走低;制剂业务板块,部分头孢类、激素类、神经类产品受药品集中采购及终端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行业观点分析认为,此次剥离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国药哈森目前在销品种规模较小,且与公司下属其他子公司产品重叠度较高;另一方面,自2021年以来,国药哈森经营持续承压,业绩连续亏损。不过,对于具备强大医院渠道和配送网络的企业而言,收购国药哈森使业务向上游延伸,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02“买新卖旧”强化产业链全面布局

2024年12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央企通过并购重组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产业领先企业。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内部会议上,国药集团便提出要加强并购整合。放眼“国药系”在医药领域的布局版图,据《医药经济报》记者梳理,近期其相关企业“买新卖旧”动作频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发生7笔交易。

“国药系”近期交易案例

6月23日,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重组事宜的进展公告》,国药集团伸出并购之手。

据悉,国药集团旗下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国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与山东鲁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沂源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关于山东鲁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之投资合作协议》,协议约定由国药国际和国药国际香港向鲁中投资增资并取得鲁中投资51%股权,国药国际将通过鲁中投资间接控股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约1.29亿股股份(截至6月23日收盘,山东药玻每股价格为22.17元),也就是说国药国际控制的股份作价高达约28.6亿元。

此次交易的顺利完成,山东药玻间接控股股东将由鲁中控股变更为国药国际,实际控制人将由沂源县财政局变更为国药集团。同时,这是国药集团2025年初宣布加强并购整合后的重要一单。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山东药玻股权控制关系结构图如下:

今年6月,国药宜宾制药挂牌转让信力邦生物制药100%股权,底价7229万元 ,后者被视为亏损、低效或非核心业务资产。

同期,国药旗下中国生物技术以45亿元收购派林生物21.03%股权,控制其38个浆站及1400吨年采浆能力。国药在血制品行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采浆总量接近4000吨。

在此之前,国药还并购整合了天坛生物、卫光生物两大血制品企业,全国性浆站网络开始形成。通过控制血浆站、包材等稀缺资源,构建“血浆采集—生产—流通”闭环,强化自身产业链上游话语权。同时,随着血制品领域整合深化,产业竞争逻辑改变,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向产业链生态竞争。

今年7月,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25%股权(2514.50万股),转让底价2301.6万元,信息披露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7日。国药药材成立于2000年,主营药品批发、零售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等业务,中国中药是其参股股东(持股25%)。

本次转让交易完成后,国药药材及其所属公司将不得再继续使用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企业的字号、经营资质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不得继续以国家出资企业子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国药药材及其所属公司需向工商机关办理公司名称变更手续,不得使用包含“国药集团”、“国药”字样或者做出容易与前述企业造成混淆的其他意思表示。

这意味着,国药集团旗下中药上市平台之一的中国中药将剥离国药药材。此举是国药集团继调整太极集团架构、尝试私有化中国中药未果之后,对其中药业务板块的又一次优化整合。

总体来看,国药集团在2025年通过一系列"买新卖旧"的战略举措生动诠释了国资委关于市值管理的工作要求。综合诸多案例,国药集团正以产业链生态竞争的新思维,构建“原料控制—研发创新—生产流通”的全价值链布局。

行业观点认为,这些动作不仅彰显了央企国资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示范作用,更预示着中国医药产业将从单一产品竞争迈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战略性并购与剥离的持续深化,国药集团有望在医药健康领域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