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冯小刚的《老炮》骗了,现实中老炮的形象并没有那么高大

发布时间:2025-07-15 23:13  浏览量:1

在冯小刚的电影《老炮》中,将老炮六爷刻画成了一个富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之人,他可以为了小商小贩硬刚城管,也可以为了保护国家重要文件与富二代茬架,俨然成了胡同中人人敬重的对象,然而现实中老炮的形象可没有如此的高大。

说到老炮这一群体,就不得不说一下顽主,因为老炮就是从顽主进化而来,这两个群里说白了,其实都是一帮人,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年轻人因升学、就业受阻,形成了以“玩”为核心的群体,他们玩票、斗蛐蛐、拍婆子(谈恋爱),讲究局气(讲义气)、看中份儿(看中面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

于是“顽主”这一词便应运而生,顽主们多为城市里家境尚可、不务正业的青少年,他们既非严格意义上的犯罪分子,也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灰色地带。

其中北京著名的顽主有“小混蛋”周长利,“北京菜刀王”边作君,“北京第一贼”宋建友等人,其中周长利和边作君分别是《血色浪漫》中小混蛋和李奎勇的原型。

在当时,各顽主头头为了立威,整天的找人茬架,而小混蛋则盯上了大院子弟,想踩着他们上位,就像《血色浪漫》中演的那样,小混蛋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抢大院子弟头头黎援朝的芭蕾舞门票,也敢在众人面前将宁伟的哥哥给刺伤,最后不治身亡,尽管对方已经服软,小混蛋还是下了狠手。

在小混蛋被黎援朝设计给除掉后,边作君又接替了小混蛋的位置,继续带人与大院子弟茬架,前前后后打了不少场“大战役”,赢多输少,从而边作君也得了一个“北京菜刀王”的称号。

宋建友因偷盗技术一流,被冠以“京城第一贼”的称号,是当年京城有名的“佛爷”,他不仅自己偷,还聚集人马组成类似“公司”的团伙,进行规模化的盗窃活动。

宋建友多次进双河劳改,由此得了一个“双河劳改领头羊”的名号,但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继续拉拢旧部,在海淀一带继续偷盗活动 。

当六十年代的顽主到了八十年代后,他们已经不再是少年,也玩不动了,有的金盆洗手安安分分的过日子,有的则摇身一变成了老炮,又开始了人生新篇章,老炮与顽主的显著差别就是“规矩”和“威望”。

简单来说,顽主是年轻时的“折腾范儿”,老炮是年老后的“规矩劲儿”。

那么老炮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清朝乾隆年间,在北京雍和宫东侧柏林寺一带设立了一处铸炮厂,俗称“炮局”,后来清廷进口洋炮,国产大炮不再使用,“炮局”废弃,成为收存大炮、废炮和军械的仓库,清末便称为“炮局胡同”。

后来炮局胡同改建为监狱,此后历经民国、日伪时期及抗战胜利后,一直承担着监狱的功能,由于这里长期关押小偷、流氓、打架斗殴等违反治安条例的人,“炮局”就逐渐成了公安局、拘留所的代名词。

而那些经常惹事生非、被抓进炮局胡同看守所的混混,被称为“老进炮局的人”,久而久之,就简化成了“老炮儿”。

成为老炮后的顽主,他们的规矩意识更强,社会面子更盛,一旦有人折了他的面子或者坏了他所谓的规矩,那么等来得便是一场恶战。

1989年,马信带领的青海帮在海淀扎根,海淀本是宋建友的地盘,青海帮不请自来,坏了规矩,于是双方在八一湖约架,青海帮因人数的优势将宋建友一众人打倒。

但宋建友不甘示弱,当晚就带人反击,在饭店将正在庆功的青海帮成员打得落花流水,此后,他持续打压青海帮,最终将其赶出海淀,于是“宋疯子”的名号也在四九城快速传开。

​20世纪90年代初,宋建友又与甘家口的郎银海因争夺地盘发生冲突,双方多次大规模火拼,动员了数百人,手持铁棍、刀子等相互对砍,导致众多人员受伤。

最终,郎银海因与结拜兄弟哈森产生金钱纠纷被其杀害,宋建友也被警方抓获,这场纷争才得以平息。

所以,老炮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有人将其美化了,现代常用老炮来描述在某个领域内有着深厚积累、独树一帜的人士,比如摇滚老炮、书法老炮等。

而像边作君、宋建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炮,他们的形象与《老炮》中的六爷相差甚远。